中央政府网 | 河南省政府网 | 市委 | 市人大 | 市政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业务专栏» 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 >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日期:2017-10-28 来源: 字号:[ ]

济源市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5年。为全面做好“十三五”期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及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1133”发展战略,贯彻落实“433”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乡功能,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任务,预计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河南省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顺利通过届满复检。

一、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转型提质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中央、省委和市委新型城镇化刚刚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直面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把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融入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大局中去统筹谋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秉承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在责任和使命中寻求担当,在大局和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改革和创新中传承文化,找准工作发力点,建立倒逼新机制,创新创造,先拨头筹,城市品质做到表里如一,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实行了跨越发展。

(一)城乡规划更加科学。坚持“全域济源、一体发展”的理念,将全市1931平方公里进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围绕“做优中心城、做强三组团、做特重点镇、做美新农村”的四个节点,大力了实施“1133”战略,编制完成了《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将中心城区由50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启动了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供水、供气、供热、环卫、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的修编,全面加快了济东新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等九大重点区域建设,不断推进中小城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小城镇融合发展,全面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二)城市路网便捷通畅。坚持地上地下并重,5年新修育才路、玉川街、天坛幼儿园北侧路、西侧路、南侧路、济渎西路等26条道路25.7公里,桥梁3座、下穿立交1座,改造道路3752.6公里,形成了“二环十一纵十二横”的城市综合街路格局。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68.5公里,城市污水收集、排水防涝功能明显提高,城市路网基本完备,城市道路质量大大提升。

(三)公用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开工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处置项目等项目。新建36座公厕、38座垃圾中转站,改造56座公厕、中转站,公厕垃圾中转站面貌大为改观。新增更新了垃圾清运车、环卫清洗车,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气化济源,建设生态新济源”为目标,建成了安洛线孟州至济源支线工程、南环路加气站工程,以及多个大型燃气场站工程,新增燃气管网820公里,增幅达98.81%,居民用户达90000户,工商业用户达800户,中心城区及轵城、高新等6个平原镇和3产业集聚区实现了管道燃气全覆盖组建了城市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新增供热管网12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30万平方米,探索推行供暖直供到户,实现了供热管网首次跨过蟒河,结束了蟒河以北无供暖的历史;与北控水务集团对城市供水实施战略合作,组建了济源北控水务有限公司,建成了水质监测站,开工了第三水厂,新增供水管网98.6公里,完成一户一表改造8000户,城市供水能力8万吨/日,供水覆盖率达100%,对供水系统进行改造,供水安全性大大提高。生活污水综合集中处理率达到75.3%,医疗废物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四)城市绿化档次全面提高。按照生态优先、景观优美、节约集约的理念,编制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3+1冬春绿化为载体,突出一园一品,一路一景,打造生态园、建设景观带,加大生态系统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建设精品绿化景观。提升了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湨河带状公园等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实施了黄河路、天坛路、愚公路、济渎路等重要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先后建成愚公园、豫港花园西侧游园、时代广场游园等15个广场、公园、游园和37余处街头绿地,开工了古轵生态园、龙潭植物园、三湖公园、东湖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新增乔木5.7万余株、花灌木6.9万余株。大力实施社会共建,指导城区50个社区(居委会)建成游园绿地65处,完成35个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提升工程,实现了居民出门能见绿,散步5分钟能进入一处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2.05%39.3%12.31平方米。

(五)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济源市2014--2020年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关于调整济源市廉租住房保障准入标准的通知》、《济源市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将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规范了公共租赁住房申报、退出、后期管理违规查处等操作细则。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建设了富士花园、高新产业集聚区公租房、虎岭产业集聚区公租房等项目,累计开工34.62万平方米、5770套,竣工31.02万平方米、5170套,入住率达到100%;廉租房开工6.06万平方米、1212套,竣工6.06万平方米、1212套,入住率达到100%;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47.78万平方米、4982套,竣工33.74万平方米、2812套,入住率达到100%;国有工矿棚户区开工建设26.9万平方米2989套,竣工9万平方米、1000 套,入住率100%;林业棚户区改造239套,竣工239套,入住率100%。对全市130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600余万元,以实物配租方式保障约16544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应保尽保。

(六)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以“五城联创”为着力点,扎实开展城市创建活动,从影响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群众生活的重点部位入手,坚持开展了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法建设、市政设施“四项整治”活动和土地管理、规划管理、行政审批、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城市管理“六项规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创新市容市貌管理体制,组织开展“贴心济民”活动,整合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一个平台对外、一条热线全管,推行“一键式报修”服务。组建了“济源公用事业抢修服务队”,整合公用事业专业技术力量,规定对于中心城区内群众公用事业抢修服务,15分钟内到达现场,打造“公用事业15分钟服务圈”,成立道路管线开挖巡查队,对市政设施全天侯巡查,构建了“无缝隙、无瑕式”的市政设施维护服务网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获得首批“河南省宜居城市”。

(七)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坚持把小城镇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确立了“放权强镇”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1334”城镇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培植产业,突出特色。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配套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镇区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3%,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8.9平方米。提升建设标准,11个小城镇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9项、省级荣誉15项。克井镇、坡头镇、承留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省、市关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转型升级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回顾“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工作虽然确定了明显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在城市发展、城乡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功能不够完善、设施不够健全,承载功能与中原经济区地区性新兴中心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一)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依然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现有的城市路网结构不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由于受村庄拆迁、家属楼院、公共服务设施等制约和影响,部分城市主干道仍存在断头路,急需打通。如:开南路、荆梁路、汤帝中路、济源大道西延等。供水、供气、供热、污水、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网配套没有一次性到位,城市道路经常性反复开挖,造成严重浪费。

(二)城市供热热源不足,供热模式需进一步优化。我市目前仅有国电豫源一个热源厂,供热能力为260/小时,冬季供暖高峰期,不能满足供热需求。在供热模式上我市的供热管网部分仍为蒸汽管网,存在着输送距离短、损耗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不符合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需对现有蒸汽管网实施汽改水。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较低,部分老城区集中供暖仍没有覆盖。

(三)老城区部分供水管网老化,漏失率较高。老城区供水管网大多数建于80年代初,现老化严重,漏失率已近30%,部分区域供水管径较小,水压降低,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需加快推进城市第三水厂建设和虎岭、三湖等区域供水管网建设。

(四)天然气用气量季节峰谷差大,企业运行成本高。虽然我市天然气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用气量季节峰谷差大的矛盾极为突出,造成了供气指标“夏季用不完,冬季不够用”的矛盾局面,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只有靠调节工业用户用气量来保证城市用气的稳定供应。

(五)部分区域污水管网覆盖不到位,中水回用率较低。由于部分区域污水管网覆盖不到位,特别是城市、蟒沿河上游及周边企业,仍有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需加快建设支干管,扩大收水范围。根据省环保厅“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所有地市级中水回用率必须达到20%上,需进一步提升中水回用率,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六)中心城区项目建设层次不高,特色不够明显。对项目筛选把关不严,见缝插楼现象依然严重,不注重地下功能完善,停车位、环卫设施、绿化配置不符合标准,部分建设项目投资量小,规模不大,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七)“重建轻管”的现象还相当突出,管理理念需创新。管理机制不健全、理念滞后、职能分散、管理脱节,城市道路管沟反复开挖,垃圾随意抛洒乱倒。施工管理不到位,车辆带泥上路、渣土抛洒现象仍不断出现。城市管理仍存在死角、盲区,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矛盾还比较多,社会满意度不高,部分无主管楼院处于“真空”状态。

(八)小城镇建管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镇区道路框架虽然已基本形成,但存在建设标准不高,道路、绿化、照明等辅助设施建设不到位;管网建设滞后,没有实现雨污分流,个别镇还存在明暗渠排污;气化工程主要还是围绕市区周围,远离市区的镇还无法实现集中供气;集中供暖主要集中在靠近市区的小区内,还无法实现全区域性供暖。小城镇垃圾收运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镇垃圾仍采用简易填埋,易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五龙口镇和梨林镇,垃圾填埋点在沁河河道,造成了沁河河道的污染;部分镇区绿化规划设计理念滞后、绿化种苗选择失衡,特色不鲜明,“千城一面”,绿化管护步伐滞后,绿地荒芜现象还时有发生;河道治理仍面临着生产生活排污、沙石无序开挖等影响,有些地方河道治理还停留在垒坝、清淤等阶段,无法提升河道治理的人文和经济价值。

第二章  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一)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全域济源,一体发展”建设理念为统揽,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收效一片”的原则,加快推进九大片区、产业集聚区、城市组团和小城镇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相互融合、一体推进,在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成为示范。

(二)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功能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突出为民、便民、惠民,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城区道路、绿化、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水、气、暖的普及和覆盖,着力解决影响城市发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运转效率,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城市宜居性与居民的幸福感。

(三)坚持生态绿色、科技创新的原则。在坚持保护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的原则下,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建设,提高科学技术推动城市跨域发展动力水平,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等新型科技在市政、绿化、环卫、建筑等领域的运用,示范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城市地下管廊”,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率先在全省建设成为“花园城市”。

(四)坚持科学长效、精细管理的原则。以建设“智慧济源”为载体,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从城市市政管护、清扫保洁、绿化养护、举报受理、监督考评等方面,形成一套更为科学、更有特色、更具操作性、更富实效性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整治活动,齐抓共管,集聚合力,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向精细型、长效型、向科学型转变,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202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5%左右,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8万人;到2020年中心城市全部建成,建成区面积达到53.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3.5%左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8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燃气普及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达到96%左右;集中供热面积年均增加20%以上,达到1100万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达到98%左右;保障性住房覆盖全市20%左右家庭。

 

第三章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路网建设。在城镇规划框架内改造完善路网结构,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畅通微循环,打通、提升次干道,实现中心城区路网与环路、组团 、产业集聚区的衔接沟通,构建城乡快速道路网络,提升路网精细化水平。20162020年计划投资2.6亿元,新修道路77公里及桥梁1座,打通荆梁路、汤帝中路、济源大道西延、建业城邦东侧路、蟒河南侧路、蟒河北侧路、丰田路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对城区超期服役的济渎大街、北海大道、丰田路等2556公里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城市道路质量。规划建设环城绿道10公里,通过绿道建设,把市区周边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旅游景观等节点通过绿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供游人和骑车者畅游其中的网状绿色廊道。

 

“十三五”城市路网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开竣工时间

荆梁路

黄河大道

南一环

992

910×24

2019—2020

荆梁中路

湨河桥

蟒河北侧路

南侧路

1000

100×20

2017—2018

蟒河南侧路

龙潭路

一北海大道

605

700×15

2019—2020

蟒河北侧路

焦枝铁路

一西一环

1907

2200×15

2018—2020

环城绿道

一环路

3000

 10公里

2018—2020

建业壹号城邦东侧路

济源大道—滨河南街

2800

1500×30

20182020

丰田路

北一环

济渎大街

930

3100x15

2017—2018

济源大道

天坛路

一虎岭大道

8235

830×48

2019—2020

汤帝中路

宣化大街

一北海大道

1450

902×20米,含桥梁

2019—2020

城市超期服役主干道

济渎大街、北海路等城市主次干道

5000

56公里

2016—2020

 

2.生态河道综合治理。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树立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规划设计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宜居济源,打造花园城市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系统规划、统筹实施,以线带面、协调推进的原则,大力开展过城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过城河道基础设施。一是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实施高标准的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二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坚持生态化整治理念,通过水土保持、河道蓄水和截污清淤,修复过城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流生物多样性,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三是提升河道景观水平。结合防洪、生态工程建设和区域开发,对河道沿线和重要节点进行高标准的绿化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沿河休闲景观带,采用人性化设计,完善休闲、娱乐等人文设施,增强河道综合服务功能。通过集中整治,有效发挥河道整治对带动区域开发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功能。“十三五”期间要完成投资15.42亿元,全面推进蟒河、珠龙河、盘溪河等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努力打造集休闲、文化、经济等功能为一体,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沿河景观长廊,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十三五”河道综合治理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开竣工时间

蟒河河道

治理一期

天坛路

三河交汇处

6000

4500

2017—2018

蟒河河道

治理二期

三河交汇处

东一环

1200

1200

2018—2020

珠龙河

盘溪河综合

治理一期

 龙泉路—沁园路

12000

1500

20152017

珠龙河

盘溪河综合

治理二期

沁园路—亚桥

15000

2100

20172020

海绵

城市建设

中心城区

120000

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市政道路改造、绿色小区建筑等

20162020

 

 

 

3.城市管网建设。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排水、污水、供气、供热、强电、弱电等管网建设,提升供水、排水、污水、供气、供热的覆盖率,“十三五”末基本实现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覆盖,拓展延伸管网向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及周边城镇辐射力度,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加大强电、弱电地下管网改造力度,“十三五”末实现城市主要道路管网入地,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城市供水管网。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敷设和改造力度,实施老城区“一表一户改造”,城市供水漏失率比“十二五”期间降低6个百分点,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强力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十三五”末实现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供水管网全覆盖,供水普及达98%左右,入户率达到92%以上。

 

十三五”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开竣工时间

梨虎路

管网建设

承留镇

200

DN400-DN3OO

5400

2015.6

第三

水厂建设

虎岭产业集聚区

35000

15万立方米

/

2015-2016

中央自动化控制室

第一水厂

500

生产调度

自动化管理

2015-2017

泵房改造

第一、二水厂

水源地

200

配电设施

及设备

2015-2017

南环路

管网建设

西二环

—东环

2000

DN1500-DN6OO

8500

2016-2017

水质化验升级改造

自来水公司

1000

基建及

化验设备

2016-2020

 城市排水及污水管网。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3亿元,新建污水管网69.8公里、新增中水回用管网28公里,改造雨污分流管网38.1公里,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十三五”排水及污水管网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建设规模

竣工时间

中水回用管网

中心城区

28公里

2017

二环内新增污水管网

中心城区二环内

69.8公里

2018

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

中心城区一环内

38.1公里

2020

 

城市供气管网。我市目前在用的城市燃气气源有焦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其中焦炉煤气、天然气为管道燃气气源,液化石油气是管道燃气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燃气管网已覆盖环城路以内主要道路。“十三五”期间,燃气管网逐步敷设至所有平原镇和各产业集聚区延伸。“十三五”规划期内敷设燃气管网138公里,发展居民用户3.6万户,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以上。

“十三五”城市供气管网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建设规模

竣工时间

济源至坡头

长输管线工程

坡头镇镇区至

市区南环路

铺设高压天然气管道18公里

2016-2017

新建加气站项目

市区及各

产业集聚区、镇

新建CNG/LNG汽车加气站4

2016-2019

城市燃气管网建设

市区及各

产业集聚区、平原乡镇

新铺设中低压

管道120公里

2016-2020

 

城市供热管网。“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现豫源国电发电有限公司规划,以新热源厂建设和热力管网延伸拓展为重点,把沁北电厂作为城市供热新热源,改善供热布局,保证济东、蟒河等九大片区(除小浪底北岸新区外)实现集中供热。“十三五”末,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达到1100万平方米。

“十三五”城市供热管网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竣工时间

建设滨河南路、北海路

济渎路供热管网

市区

2280

6050

2016

建设宣化街、周园路、天坛路、高新区供热管网

市区及

高新区

2760

7400

2017

建设济源大道、凯旋路、文昌路、济水大街供热管网

市区

2850

7600

2018

建设黄河路、沁园路、汤帝路供热管网

市区

3320

8500

2019

建设南环路、文博路、愚公路、荆梁路供热管网

市区

3520

9400

2020

5、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建设档次为重点,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计划在济东新区内黄河大道、济源大道、东二环等主干道实施地下综合示范管廊项目,全长10.3公里,计划2019年启动建设。

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市已被作为中等城市标准和规模进行建设。以现代化中等城市和中原经济区地区性新兴城市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需求。启动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旅游客服中心、CBD商务中心、综合性游乐场等工程项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供水、污水、环卫、垃圾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十三五”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环卫基地建设

环城路

2000

30

20152016

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

五龙口

24000

600/

20152017

建筑垃圾

综合利用

五龙口

15000

70万吨/年,年产1亿块透水混凝土、4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

20152017

粪便处理厂

轵城

1000

50/

20162017

山区乡镇生活垃圾填埋/转运场

王屋

3000

150/

20162017

餐厨垃圾

处理厂

轵城

4000

80/

20162020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城区

3000

300/

20162020

环卫车辆

城区

5490

458吨洗扫车

275吨洗扫车

2016—2020

中转站垂直压缩式改造

城区

4140

60座中转站压缩式改造及配套车辆

2016—2020

环卫职工休息室(点)

城区

513

60座休息场所。

2016—2020

公厕、中转站改造

城区

1500

30座公厕、15座中转站

20162020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宜居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的总体作用,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把我市打造成为独具济源山水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和现代花园城市。一是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大型综合公园建设工程和增效提质民心工程,通过景观苗木、花化彩化、雕塑小品等形式,全面提升公园绿地生态效能、综合服务功能和文化艺术内涵。二是注重城市绿地空间拓展。坚持沿路建绿、社区布绿、见缝插绿,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推广和普及林荫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城市绿道,形成城在林中、城绿相融空间格局。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大园林建设,开展创建园林镇区、园林村庄活动,实施大环境绿化,改造土壤,修复生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四是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园林建设,强化生活多样性保护和植物引种驯化,实施园林绿地生物防治,建立园林绿地监管平台,推广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绿地保护和养护。五是强化园林绿化行业的能力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园林行业改革,提升市场化养护比率,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跨越发展。

“十三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竣工时间

延庆公园

天坛街道

5000

24.44公顷

2016-2017

古轵生态园

轵城镇

12000

105公顷(提升)

2017--2018

龙潭植物园

天坛街道

7000

73.23公顷(提升)

2018--2019

济东新区滨湖公园

济东新区

14000

73公顷

2016--2020

龙泉湖公园

北海街道

6000

30公顷

2019--2020

世纪公园

市区

4000

13.3公顷

2019--2020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满足居民生存需求,实现向舒适型居住转变,积极探索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业态发展趋势,按照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建筑技术体系要求,着力引导城市住房项目有序开发房地产发展。要认真做好当前存量住宅的去化工作,对部分住宅进行改造,使之更加实用和适用。要精雕细琢、精工提质,建设高端住宅,为百姓提供更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扩大保障房覆盖范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组建发挥公共住房投资有限公司调控作用,通过收购一定数量的房产作为平衡市场的资源,建立完善保障房租售并举机制,发挥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调节作用,解决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着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居住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促进居住质量提高。

 

“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

名称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开工

竣工

开工

竣工

开工

竣工

开工

竣工

开工

竣工

公租房

 

7.8

 

8.98

 

 

 

 

 

 

棚户区

11.02

18.71

24.67

21.89

23.24

11.02

49.98

24.67

85.06

23.24

 

五、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

坚持政府主导规划、主导政策、主导土地、主导拆迁的原则,大力实施“三拆”“三改”(城中村拆迁、旧城改造拆迁、拆除有碍观瞻,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旧家属楼院改造),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身份转变等问题,对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商业中心区、商业街区,打破地域界限,统筹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加快改造步伐。到2020年,完成8077户改造任务,建设安置房16155套、面积193.8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8.88亿元,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拆除改造。

 

“十三五”城中村改造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庙街A区城中村改造

1920

2015-2018

69120

段庄城中村改造

556

2015-2019

20000

北街城中村改造

1400

2016-2018

50400

大驿二期城中村改造

1752

2016-2020

42048

宗庄二期城中村改造

674

2017-2020

16176

三庄二期城中村改造

300

2017-2020

11000

北孙村一期城中村改造

110

2018-2020

3564

铁岸城中村改造

904

2018-2020

33000

中礼庄城中村改造

400

2018-2021

12960

贾庄城中村改造

496

2019-2022

17856

东关城中村改造

974

2019-2022

35000

东夫城中村改造

1126

2019-2022

36500

柴庄城中村改造

360

2019-2022

12960

中原特钢工矿棚户区改造

1989

2019-2023

32221

东留村城中村改造

2006

2020-2024

64994

王礼庄城中村改造

560

2020-2024

18144

济钢西区棚户区改造

628

2020-2024

12900

第四章  加快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衔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节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按照“规划引领、资源优化,产业聚集、功能完备”的发展思路,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城乡发展,将生态建设做为小城镇的重点,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经济实力较强、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为全面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撑和动力。

产城互动,建设生态工业重镇。承留、思礼镇要围绕产业定位和富士康园区发展,加快推进承留向北发展,思礼向南发展,主动与“三湖”区域和虎岭集聚区靠拢,突出发展集群式小微企业、配套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西部水域宜居新城,形成我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验区。克井、五龙口镇要分别向东、向西发展与玉川产业集聚区紧密衔接,形成克井镇+玉川产业集聚区+五龙口镇组团,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区域新兴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温泉养生疗养基地,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轵城镇向中心城区靠拢,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规划发展,围绕济东新区建设集商务、休闲、娱乐、精品街等为一体的高档住宅区,围绕高新产业集聚区发展精细化工和高新项目,打造城市南部新城区、产城一体综合区、“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

景区带动,建设旅游文化名镇。王屋、下冶镇依托王屋山、黄河三峡等景区,发挥依山近水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摄影绘画基地,建设民俗村,以建设农家乐、度假村、旅游产品一条街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坡头、大峪镇紧紧依托小浪底北岸新区和沿黄经济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坡头镇区、大峪镇区、留庄—连地、泰山—蓼坞、桐树岭—张岭环湖区等五个节点,彰显黄河文化、黄河文明,重点发展湖泊旅游、度假养生产业,建设滨水休闲、度假培训山庄基地。

边贸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强镇。邵原镇要借助晋豫交界的优势,以工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强镇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打造豫西北门户镇和晋豫商品物流集散中心。梨林镇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大镇的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利用生态农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把梨林镇建成一个天蓝水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业强镇。

功能兴镇,全面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要素配置“六个一体化”的要求,指导各镇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一个特色镇区入口、一条特色街、一个规范化商贸市场、一套完整的供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一套健全的垃圾清运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与发展提供可靠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凝聚力。到2020年,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层次清晰、核心突出、协调发展的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小城镇基础设施每年投资增加15%以上,镇区道路硬化率100%,路灯安装率100%,集中供水普及率98%以上,平原镇区燃气普及率90%以上,有条件的镇实施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35%以上。

 

“十三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项目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

竣工时间

中心大道

坡头镇

9000

15公里

2014--2016

滨湖景观大道

坡头镇

6600

2.6公里

2015--2016

自来水厂

坡头镇

1200

占地12

2014--2015

主要道路两侧景观改造和十大功能配套楼群

坡头镇

120000

占地66公顷,

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2015--2018

镇区南环路

邵原镇

700

2.7公里

2013-2016

污水处理

扩建工程

邵原镇

800

1.5万吨/

2017--2018

西轵城村

镇中村改造

轵城镇

3000

村内排水管改造等2000

2014--2016

镇中村改造提升

轵城镇

1500

背街小巷排水及

道路硬化1000

2015--2016

轵城大街改造

轵城镇

2000

粉刷、更换门窗等

2014--2016

寺郎腰

新区道路建设

大峪镇

800

全场2公里,宽7

2016--2019

健康路西延

克井镇

800

全长2公里

2016

济阳路克井段拓宽改造

克井镇

1200

济阳路柿槟红绿灯至原昌段拓宽改造

2016--2017

运河亮化治理

梨林镇

3000

关阳-桥头3000米河道改造提升

2018--2020

生活污水并网及天然气入户

梨林镇

2000

镇区环路以内及环路周边污水处理及天然气进农户

2015--2020

北环路整体提升

梨林镇

1000

4公里路灯安装、绿化、排水管道

2017--2019

东环路亮化

梨林镇

100

1公里路灯安装

2016--2017

石曲璐北延项目

思礼镇

1500

全长1800

2015--2020

石三璐南延至滨湖路

思礼镇

200

700

2015--2020

改善和新修各行政村10公里

思礼镇

500

10公里

2015--2020

镇区污水处理项目

王屋镇

1200

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

2015--2016

镇区综合提升

五龙口镇

2800

对镇区主街道两侧全方位改造提升

2016--2018

镇区道路改造

五龙口镇

1500

207国道辛庄段、镇政府至镇一中接到改造提升

2016--2019

供水供气工程建设

五龙口镇

5000

修建供水供气管网、铺设雨污管网、镇区道路硬化

2016--2020

河道治理

下冶镇

2500

2500

2015--2020

污水管道建设

下冶镇

3100

铺设2600

2015--2020

 

 

第五章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打造城市品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提高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手段,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总体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无形服务具体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以推行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为核心,以建立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举措,以服务人民群众和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廉洁执法机制。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性作用,管理前移,重前期规划,重整体设计,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出台我市《城市综合执法暂行规定》、《地下管线开挖建设管理办法》、《市政设施建设管理规范》、《加强物业管理的意见》、《环卫作业标准》、《房屋综合验收管理办法》等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涵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运用法律手段来支撑、保障严管重罚的实施,树立管理权威。推行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整合规划、住建、公安、交通、卫生、工商、环保等执法力量,建立每月一次联合执法制度,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联合执法,专项整治,严格执法、严管重罚,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我市城市管理“城管执法、警察护法、法院督法、住建工商交通等执法部门协同执法”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按照“重心下移、街道为主”的原则,坚持“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对城市管理中的细节问题进一步梳理,界定职责,把城市管理权限下发办事处,管理权限未下放的,按“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按照万米单元网格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社区将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实行“一个社区派驻一名执法队员、设立一个公示牌、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一套法律法规宣传材料、一本工作日志”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实现城市管理进社区、投诉举报到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形成“块块负责、条条保障,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格局。按照权责对等、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12345市长热线、12319城建热线、110指挥系统无缝联接,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消除信息盲区和管理盲区。形成全社会管理、全过程监管、全行业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实现城市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方式属地化、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目标长效化。

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市场鼓励社会参与。加大市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探索适合济源实际的“管、养”分离模式,推行市政、环卫、绿化“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市场化、监理制的管养模式,政企分开、管养分开、管干分离,变养人为管事,加快推进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行业体制改革,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全面启动园林、环卫作业体制改革,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经济效益,激发行业发展活力,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开放有序、优胜劣汰的市政公用养护、作业、运营市场。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实现长效管理的根本途径,用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用宣传营造城市管理氛围,在城区主要道路、人口集聚区、商业中心设置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亭,随时接受市民关于环卫、绿化、秩序维护等的投诉举报,及时处置违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培养市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管理素质全面提高城建干部队伍素质,加大镇办、产业集聚区、社区等各层次城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分层次对住建干部进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城市、会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队伍。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水、气、暖、路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努力营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浓厚工作氛围。

 

第六章  保障措施

 

该规划对城市发展布局和未来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建设的依据和确定发展的蓝图。要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做到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坚持提高规划起点,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完善规划体系,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搞好规划衔接,注重协调性和兼容性;严肃规划管理,注重程序性和权威性。

突破传统投资和建设观念的束缚,变“筹多少钱办多少事”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稳步增加财政资金的必要投入,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城建城”的筹资方式,大力拓展市场化筹资的新渠道,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建设,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融资格局,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要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投资准入,打破行业垄断、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序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推进运营方式公司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公用事业政事分离、政企分开,增强城市基础设施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商品化。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把好建设质量关,努力建成精品工程。要建立明晰有效的工作秩序,加大工程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工作,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严格工程招投标、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使决策得以科学、顺利、有效地实施。


责任编辑:57365.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济源市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